改革资讯
当前位置: 首 页 >> 改革资讯 >> 正文

 

论“非一流学科”在一流大学中的资源困境及突破策略
编辑:高教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0-06-08]       阅读:

摘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同类型大学和学科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一流大学建设对象中的非一流学科来说会面临校内外环境的双重冲击,校外难以获得国家重点资助而缺乏办学资源和平台,校内有被边缘化甚至撤并的危机。非一流学科会面临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和声誉资源缺乏的多重困境,非一流学科要正视现实并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以内涵式发展(Connotative)、特色发展(Characteristic)和增强学科发展创造性(Creativity)为基本策略求得生存和发展,即非一流学科发展的“3C策略

 

20179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通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3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137个一流学科入选。随名单的公布,各入选相关大学和学科以及未入选的大学与学科同样全面进入发展新阶段,不同的使命和机遇,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共同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不同的学科由于自身学科发展逻辑在资源获取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诸如基础学科和应用性学科之间,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科和工科、医科之间等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无意细分不同学科,仅从学科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整体上分析学科发展所需的资源以及非一流学科的资源困境及其困境化解策略,以此提高学科发展能力,在双一流建设大潮中有一席之地。

 

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资源困境分析

 

一定时期内影响某学科发展水平的主要包括人力、知识、物质和声誉四大要素。学科发展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围绕这四大要素构建资源依赖框架,以得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对应地,决定学科发展水平的资源同样包括如下四大基本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声誉资源。这四者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构成学科发展的硬实力,而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构成学科发展的软实力。学科硬实力决定学科发展软实力,但学科发展软实力反过来助推学科硬实力的增强,四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科发展的资源依赖框架。我们进一步分析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资源困境,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非重点资助对象导致学科缺乏物质和人力资源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其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在此制度设计下,就会出现不同学科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而得到多少不均的办学资源。与入选一流学科资助对象相比,非一流学科首先在办学经费上不能获得额外资助,因此在物质资源上会缺乏财力基础,进而导致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缺乏竞争力而导致人力资源缺乏。由于目前双一流计划刚实施,各入选学科能获得校内外多少经费的资助尚不得而知,但从之前国家重点学科与非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差距就可窥见一斑。我国6所部属院校教育学科在职教师数上就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所示),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虽然对于6校来讲,教育学均为其重点发展方向,但由于受到的国家资助有差别,在发展水平上同样也有较大差距,最直观的就是在职教职员工的数量。

 

  1. 学科人力和物质资源缺乏导致知识和声誉资源积累乏力
    根据前文分析,学科实力由以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共同构成的硬实力以及以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共同构成的软实力两大部分构成。由于非一流学科不能获得国家专项经费重点资助,难以获得充足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为此缺乏硬实力。学科发展的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并非天然获得,是一种潜在性资源,需要由人基于学科平台并耗费一定资源基础上不断开发和积累而获得。高品质的学术成果需要高水平的研究者做出,也需要一定量的学科经费支撑才有可能。与此同时,学科的声誉资源也是通过不断的知识资源积累和传播并产生影响力和实践价值后才能获得。为此学科发展硬实力不足,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科软实力的积累。
    (三)知识和声誉资源缺乏反之影响学科人力和物质资源的获取能力
    学科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直接的人力与物质输入,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科建设获得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当某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和声誉积累后,就会进一步转化为知识和声誉资源,并通过对其有效利用获得学科发展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诸如,某学科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就有优势,因为人才队伍在选择就业平台时,会将学科声誉作为最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为此“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具有明显的资源困境,主要表现在:非重点资助导致人力和物质资源缺乏而影响学科功能有效发挥,诸如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而学科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就会影响其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的开发和积累,而学科要具备一定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后才具备获得更多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增强学科办学硬实力的机会和能力。为此,这就形成了一个“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资源依赖困境循环圈。新时期,一流大学中的“非一流学科”如何打破这一循环圈,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并突围需要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照。

 

非一流学科突破资源困境的“3C策略

 

前文分析了“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的资源困境,从短期看很难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上得到突破,因为一定时期内学科发展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总是有限,基于此考量,“非一流学科”要想突破资源困境就须在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突破上下功夫,并以此作为吸纳更多人力和物质资源的资本,最终实现学科突围发展。为此,本研究提出“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3C策略”,坚持“内涵”(Connotative)、“特色”(Characteristic)和“创造性”(Creativity)发展。即以学科内涵式发展模式为根本方向,凝练学科发展特色,并以增强学科创造性为目标。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弥补学科人力与物质资源短板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一段时期的总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思路,同样也适用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非一流学科”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8]相对于“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更强调对事物内部潜力和生产要素的发挥与挖掘,强调不以过多外部资源输出为基本标准的发展模式。根据前文分析,“非一流学科”在新的发展时期必然面临外部人力和物质资源输入缺乏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就不得不以“内涵式发展”作为其基本发展方式。具体来说需要:聚焦学科发展方向,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有所取舍,要重点发展有学科基础且有一定前沿性的学科方向,将有限人力物质资源聚焦到特定研究方向,力争实现某个研究方向的突破甚至引领。其次,要不断提升学科发展质量,以质取胜,不断提高学科在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上的获取能力。最后,要坚持对学科潜力的挖掘,诸如对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对办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总之,内涵式发展模式是“非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需要系统的设计积极的行动将其落到实处。
(二)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以提升学科知识与声誉资源开发积累能力
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做到顶尖,在办学过程中都必然有所取舍,只能在某个或某一些领域做到顶尖,形成特色并成为优势。大学的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9]特色发展同时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对于学科发展来说,同样需要坚决贯彻特色发展之路。“非一流学科”的发展由于受到物质和人力资源短缺的限制,更需要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并在特色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科软实力,增强对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的开发积累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一是在学科发展方向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建立起学科发展的比较优势;二是在学科社会服务上形成优势特色,文科类学科注重智库功能的建设,提高对国家决策的服务能力,理工类注重专利技术的转化,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三是人才培养上形成优势特色,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诸如探索科教融合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增强学科发展创造性,以提高学科自发展能力
要实现“非一流学科”的内涵式和特色发展都离不开学科发展的创造性,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难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非一流学科”来说更是会面临发展危机,国际国内大学一些学科被撤销已不是孤案。可以预见的是,随“双一流”的推进,资源会进一步集中,一流建设大学内部非重点发展学科所面临的危机会进一步加重。在此背景下,增强学科发展的创造性,提高学科自发展能力是必然之举。所谓学科发展创造性,即以创新的学科组织形式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产生前沿创新的学术知识。首先,要创新学科组织形式,在跨国、区域,跨学科、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日益成为时代基本特征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学科组织形式是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应有之义。诸如组建跨学科的联合研究中心,组建跨国或区域的联合研究所等等,在学科资源共享上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科对知识的创新能力,这是学科发展所需知识资源积累的必要前提。并通过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占领学科发展制高点,提高学术话语权并赢得学科声誉资源。再次,要充分利用一流学科建设资源的溢出效应,“非一流学科”要主动对接“一流学科”的建设,为其服好务的同时也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空间。最后,须提高学科多渠道获取办学资源的能力和创造性。多渠道获取办学经费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非一流学科”来说,需要积极并创造性地开展筹资活动,以弥补政府直接拨款不足的缺口,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能力。
总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内的“非一流学科”要坚持“3C策略”,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方向,以特色发展求生存,以创造性发展不断增强学科自发展能力。

 

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其目标就在于进一步重点资助一批大学和学科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其核心关键作用。“双一流建设”的主角是入选的各一流大学和学科,理应乘势而为做大做强,为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未入选的大学或学科在新的发展时期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办学资源的困境。特别是对于一流大学中的“非一流学科”来说,所面临的校内外冲击会更大。“非一流学科”应该正视现实,积极调整心态和办学方针,以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和增强学科创造性发展能力作为其突围和应对困境的基本策略。但在现实中,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基础和机遇不同,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更需要相关学科审时度势,不断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的最佳方略,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求得生存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