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资讯
当前位置: 首 页 >> 改革资讯 >> 正文

 

一周要闻【2015.5.30】
编辑:      发表时间:[2015-05-30]       阅读:

1.中国人民大学全面实行宽口径招生。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李向前在人大校园开放日上表示,今年人大全面实行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严格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录取。全面实行宽口径招生,29个招生专业基本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设置,首次实行跨院联合招生并推出“人文科学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物理、化学与心理学)”。考生报考按大类招生专业时,只用选择公布的招生大类名称,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再分流到具体专业。“按大类招生是未来淡化专业划分趋势的体现”。

(摘编自光明日报)

2.北京市属高校今年减招千人,将压缩京外招生规模。北京市教委下发2015市属高校招生计划通知,今年市属高校招生计划总量83000人,比上年减少1000人左右,其中本科层次招生48000人。据悉,此次减招将重点压缩京外招生规模,增加首都发展急需专业招生。在缩减规模的同时,各高校还将进一步调整招生结构,继续大幅压缩京外招生规模;适当增加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压缩高职招生规模。

(摘编自《京华时报》)

3.北京将探索市属高校不再采用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根据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制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4.教育部发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5月21日正式发布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摘编自新华网)

5.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三十周年大型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光明日报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30周年大型论坛于5月25—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我们必须面对三个现实问题:如何在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期过程中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纪念《决定》颁布3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30年教育体制改革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要在新时期条件下得到坚持和发扬.

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法治教与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导向的教育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四大议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以“起点与道路”为题,论述了《决定》颁布30周年的发展历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分析了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导向的调整问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梳理了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并分析了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探讨了选择性教育思想在浙江的思考和实践;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途径;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介绍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结合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十年经验畅谈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就与共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以大学治理为例,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着重论述了为何要办有选择的教育;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阐述了适应转型升级大趋势的教育改革。

在高等教育分论坛专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从破产还是颠覆性创新的角度,论述了高教如何面对颠覆性技术挑战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杨德广介绍了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变革;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阎光才阐述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以“改革开放:让我们从追兵向标兵迈进”为题,畅谈了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从以人性化思维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角度,提出了高校综合改革的路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以挑战与变革的眼光,阐述了如何探索全民创业教育新体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