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如何形成办学特色
(摘自北大等15所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
何为大学的办学特色?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多种不同理解和表述。报告认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其必须具备以下特质:
1.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一所大学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与其他院校没有区别,就不能构成特色,但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大学的特色。
2.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换言之,所谓大学办学特色,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也决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
3.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4.大学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大学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对科学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离开这一衡量指标谈大学办学特色,是没有价值的。
5.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学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其表现为一所大学与众不同的校风、学风、师资水平、学科专业、制度规范、教学与研究方式,其目标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创造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报告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大学形成办学特色,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某些误区。这些错误认识可能会妨碍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必要加以澄清。
1.形成办学特色不同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必须是在相同的某一比较范围内的所有大学(至少是同类型大学)中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大学,一些大学并不一定是综合指标名列前茅,却同样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都说不上是一流大学,但都办得很有特色。换句话说,凡是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都具有一定办学特色;但不是所有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大学,都是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
2.办学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不完全可比。和大学的“一流”具有一元性特征不同,大学的“特色”具有多元性特征。一流大学是在特定比较范围内,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呈现为具有一流办学理念、一流科研成果、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学校形象、一流办学设施、一流的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大学;而办学特色可以因校而异,不具备完全可比性。如以校风为例,北大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之风;清华提倡“厚德载物”,有“严谨”、“认真”之风;南开提倡“允公允能”,有“开拓”、“活泼”之风。可以说三校是各有特色,不能用某种评估指标测定谁是“一流”,谁不是“一流”。
3.办学特色与大学办学规模无关。也就是说,不是学校规模越大,该学校的办学特色就越明显;当然也不是学校规模越小办学特色就越明显。世界一流大学中没有哪一所是因为规模大、学生及教师多而著名的,而质量高才是这些大学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美国大学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学多为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这些院校规模不大,却办得很有特色。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人所共知的例子:它已有140年校史,发展到现在教师也只有900多名;在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对全美大学的41个研究领域的排名中,该校在34个领域名列前三名,总的领先领域数位居第一名;其学生总数不足万人,但每年的新生中有93%是来自高中毕业班的前10%。相反,一些学校规模很大,招收学生数量很多,却不一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如日本的日本大学,学生数量近十万之众,堪称日本最大的大学,但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什么明显的办学特色。
4.学科齐全与否与办学特色不直接正相关。有些学校学科比较齐全,但如果都办得平平庸庸,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不但难称“一流”,也很难称为有特色。所以一味追求学校的大而全,无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相反,一些大学不追求学科齐全,却办得特色鲜明。仍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它至今仍不改名为大学,并一直以自己的理工科特色为自豪,它所设学科专业也并不齐全,不但堪称一流,而且特色鲜明。
5.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大学的生存战略。目前我国多数关注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大学领导及学者,大多将大学办学特色作为在竞争中求生存空间的手段和工具。国外一些大学关于办学特色形成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是作为生存战略提出的。如韩国近年关于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多集中在该国的二、三流大学。中外学者们也往往认为,“特色是学校继续生存的前提,没有特色的学校常常处于‘破产’的危险之中。”所有这些,显然是把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作为工具理性和生存战略对待的。在竞争中首先是要求生存,这是正常的和无可厚非的;但大学的生存只是前提,不是目的。报告认为,大学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不可以靠短期行为一蹴而就的,它不是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时可以呼之即来的“救命稻草”。大学形成办学特色虽可作为学校求生存和规避生存危机的手段,但首先应将它作为价值理性和发展战略来对待。
靠什么形成办学特色
报告认为,纵观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务社会,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传播和创造科学与文化。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建校),最初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让他们的后代受到英国式的教育,为培养神职人员,满足教民们的需要而建立的。但哈佛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并适应社会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坚持独立、自由、合作的办学三原则,才使该校在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半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哈佛办学特色的形成最为宝贵的经验,就是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锐意改革,以领导教育改革的潮流。其他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剑桥等办学极有特色的大学,其特色无一不充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以凝炼的办学理念为基础
所有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显著的世界著名大学,都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牛津大学在八百多年发展中,以十九世纪以前的“牛津学究”为载体,形成了献身上帝、献身学术的精神,并形成了求实、辩证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些便构成牛津大学办学特色的基础,并成为其办学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耶鲁大学的“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是该校实施教育目的多重性和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及“自由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麻省理工学院“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是该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依据。斯坦福大学的“实用教育”理念从一开始就影响着这个学校的成长,斯坦福研究园区的成功与这种办学理念有直接的关系。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的办学方针和以“哈珀计划”为代表的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对“芝加哥学派”的形成及该校师生有69人获得诺贝尔奖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靠优势学科来体现
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上。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伯克利等莫不如此。但这些堪称世界一流的大学也并不是在任何学科都能居于世界一流。他们都往往是在某些学科领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形成特色,在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提升和确立了学校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更便于它们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建设新的优势学科,不断扩大优势学科群和优势学科覆盖面。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大学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作出显著成绩,是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
四、靠其教师和毕业生来支撑
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他们的办学特色都主要是由教师和毕业生对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支撑的。牛津大学所以被人们所称道,最主要的不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而主要是因为它的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一流的,如《英国名人录》中有四分之一即5000多人是牛津毕业的,近百年中的英国首相就有4位毕业于牛津,现有教师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位于学术前沿的世界一流学者。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这所学校培养出像阿尔都塞、德里达、萨特、福科、迪比等一批享誉世界的作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还有一大批包括法国总统、总理在内的政界要人。哈佛办学特色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它曾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和为数众多的国会议员等政治家,还有数不胜数的各大公司总裁和司法界领导人物,在学术上有35名教师获得诺贝尔奖。
五、大学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世界所有著名大学之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形成,都与这所大学在办学历史中的几位杰出校长的作用密不可分。分析哈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不能忘记昆西校长在十九世纪前叶对哈佛办学方向的改革,也不能抹杀艾略特、埃利奥特、劳威尔、康南特等几位杰出校长的卓越贡献。耶鲁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则与蒂莫西•戴和杰里迈克•戴等几位杰出校长对学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把握有着密切关系。麻省理工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创办人罗杰斯和斯特拉顿、康普顿等几位杰出院长的办学理念及成功的办学实践。斯坦福大学的校长斯德林和特曼创造性地发展了该校创办人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成功地创立了斯坦福研究园区,并使之逐步形成为世界著名的“硅谷”,为师生学习和创业提供了重要基地,成为世界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从而使该校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报告提出了我国大学形成办学特色过程中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一、必须继承和发展各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它是一所大学中相对最稳定的因素之一,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国外著名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无不如此,我国著名大学也不例外。就中国的当代大学而言,如果说已形成自己的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还不多,那么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于统一,从而导致缺乏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我们已有很多愿意投身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家,但是还缺少卓越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现在我国很多大学对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多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化的布置工作性质的层次,很少在教育理念的特色方面下功夫。这说明人们对于大学办学特色的理解还不深刻,还没有抓住办学特色形成的要害。
二、必须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世界上办学成功、特色鲜明的大学无不是这样做的。20世纪4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特曼在这所大学对名牌教授还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提出的“学术尖端”战略,即以特殊待遇招揽尖端人才,把有条件的系科率先办成学术尖顶的战略,以及这所大学率先实行产、学、研结合,发展大学研究园区——硅谷的战略,是斯坦福从一所“乡村大学”发展为全美大学三甲之一的重要因素。哈佛的成功归根结底就在于它不断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敢于推陈出新,领导教育潮流的创新精神。北京大学在“五四”时期之所以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也是得益于“兼容并包”、敢为天下先的教育创新精神。只有敢为天下先,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使一所大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鲜明办学特色。
三、必须增强系统内部的分工协作。
在市场体制没有充分发育,民众和社会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尚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也难于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学。不同的人才需求导致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发展目标形成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任务形成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发展目标又出自社会分工。所以大学的办学特色要从大学的分工开始。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就曾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得到承担”。在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宏观人才需求规划和高校分工协作战略,各大学应根据本身实际及优势进行自我定位,并在完成各自任务和高校之间的有机协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出现了一股向综合大学发展的“时髦”,高校中还没有解决好计划体制时代以“学校办社会”为特征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后遗症,新一轮的以“学校办综合”为特征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又成为一种高校的“时尚”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办成综合性大学才能提高学校的“层次”,如果以首先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全”为特色的发展,而不是首先追求发展高、精、尖的优势学科,将造成大量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是与中外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经验和成功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的。当前我国大学必须加强在自主、自愿基础上的合理分工协作意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各院校根据自己所处的人文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内部条件和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弃短,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有效地降低高等教育发展成本,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使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尽快地进入或接近世界先进行列。
四、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大学在相互竞争中依凭它所拥有的自主权所做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如果没有大学之间公平竞争机制,就会失去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世界上所有办学成功、特色鲜明的大学,都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产物。我国在计划体制时代,给大学发展造成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办学自主权的丧失和竞争机制的破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校的竞争机制不断得到发展,利于高校在公平竞争中发展的制度环境正在形成,这就使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基础。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机制还不够充分,对大学的各种资源配置依据还应更多地来自在同样制度环境下大学间的公平竞争,所以,利于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以激励高校之间公平竞争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还须建构防止发生不正当竞争的机制和鼓励大学之间优势互补、自愿紧密合作的制度环境,以利于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发展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提高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关键是扩大办学自主权。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办学自主权是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必要前提条件。世界上所有著名的一流大学之办学特色的形成,无一不是以学校拥有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的制度环境为前提的。旧中国的一些知名大学,也是在学校拥有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的时期初步形成办学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大学出现的千校一面现象,是国家高度控制高校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向的产物。当前仍须在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上下功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依法给予高等院校更多办学自主权,高校也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自主办学意识,充分利用法定自由发展空间,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六、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各大学都十分关注自己在大学排名中的地位,而大学排名又是依据一定的评价体系进行的,所以教育评价体系对大学的发展具有某种导向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各种大学排名,往往有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之嫌。如只注重大学所得的科研经费总量,而忽视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数量;或只注意人均科研经费数,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人员与自然科学人员在一校中所占比重所进行的排名就是不可取的;以大学的物质条件而忽视大学“无形资产”的排名,也是不可取的;只注重定量层面而忽视定性层面的排名也同样是不可取的。所以为促进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制出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激励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大学评价系统。同时,应注意不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学评估指标体系,政府应关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多层次的评估体系。
报告指出,21世纪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并走入世界高等教育前列的时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及高等院校发展中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思路去解决。中国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要立足于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必须放在国际大环境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确立和审视。要立足国情、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