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高教研究 >> 理论热点 >> 正文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一)种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试验田”
编辑:      发表时间:[2015-02-16]       阅读: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驱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系统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试点学院改革”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取得重要进展。

夯实“基础” 培育数理化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新技术、新发明、新产业的源泉。为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领域开展试点。

因校制宜开辟试验区。有的高校依托学科优势突出、教学质量好的二级学院或单位,有的根据承担国家重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组建跨学科的实验班,有的依托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目标的“试点学院”,作为实施“计划”的载体。“试验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享有较大自主权,在考试招生、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行教授治学。成立教授委员会或相应学术组织,负责制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年度预算、发展规划等提出咨询意见。选拔优秀苗子。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特质,确保最优秀的学生入选。创新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行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学习。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至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配备一流教师。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决定教师薪酬。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主持或参与教学。完善教学管理。实行班级管理与导师制结合的管理方式。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和缓修制度。

“试验”效果初显。目前已有超过5500名优秀学子入选“计划”,首批500名毕业生中,96.6%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已初步崭露头角,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国际大赛上表现优异,受到各方认可。试点高校初步形成以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遴选优秀人才、开展因材施教、吸引学术大师参与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实施协同育人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启动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推动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平台,探索部部、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目前,已有66所高校进入计划,建设了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会同中央政法委等五部门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目前已有174位高校骨干教师、154位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入选。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适应党的新闻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后备人才。联合中宣部共同实施高校教师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已组织400余名高校骨干教师和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推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目前已有22个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25所高校、3个中央新闻单位与4所高校签署协议共建新闻学院。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应新型工业化所需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已参与试点的有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208所高校,上海大众、三一重工等6000余家企业,以及21个行业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覆盖1257个本科专业点和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累计参与计划学生近25万人。目前,高校累计投入专项经费约22亿元,签约企业投入约4.2亿元、派出兼职教师1.1万人、参与开设课程4000余门,企业接受高校教师挂职学习近5000人。

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优秀农林人才。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遴选一批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等三种类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深化面向基层、农科教结合的农林教育改革。已批准第一批试点高校99所、改革项目140项。其中,拔尖创新型43项,复合应用型70项,实用技能型27项。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要求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高水平医学人才。目前,已批准125所高校开展178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会同卫计委推进“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合格医生培养制度。联合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共批准中西部22个省份、63所高等医学院校招收免费本科生26000余人,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和藏医学5个专业。

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本领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联合中国科学院实施“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10个子计划,目前参与高校近350所、科研院所近120家,其中正式签署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协议的共有40所高校和46家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委派专家到高校授课或讲座达1400余人次,每年受益学生数超过16万人次。

设立试点学院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设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17所高校的二级学院为“试点学院”,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 以学院(系、部)为基本实施单位,推进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性改革。出台《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改革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三改革一完善”)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目标要求和20余项政策支持,为推进试点学院深化综合改革开辟“绿色通道”。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学院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进一步完善并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